在質量管理系統中,過程能力指數CPK(點擊進入下載)通常設計為大于PPK(過程性能指數)的主要原因是這兩個指數衡量的是過程的不同方面:
1.CPK衡量長期潛在能力:CPK評估的是生產過程在長期運行中,不受特殊原因影響的情況下,其輸出分布與規格限制之間的關聯程度。它是通過比較過程的3倍標準差與規格范圍,并考慮過程分布中心與目標值的偏移來計算的。因此,CPK值通常較高,因為它代表了一個理想狀態下的過程能力。
2.PPK衡量短期實際性能:PPK則是基于短期過程數據計算得出,通常使用樣本的標準差,不考慮過程分布中心的偏移。PPK反映的是過程在實際運行中的表現,可能受到特殊原因的影響,因此PPK值通常較低。
3.理論設計:CPK的設計目標是大于1.33,這表明制造過程具有生產符合規格要求產品的足夠能力。而PPK的值更接近1,因為它反映了實際的生產表現,可能包括特殊原因造成的變異。
4.管理決策:CPK和PPK的這種差異提供了一個有用的工具,幫助管理者理解過程的長期能力和短期性能,從而做出更加全面和平衡的管理決策。
通過結合使用CPK和PPK,企業可以更精確地評估過程的潛在能力和實際表現,從而在提高產品質量和客戶滿意度的同時,優化生產成本和效率。因此,CPK值通常大于PPK值,這反映了過程在理想和實際狀態下的差異,并指出了改進的方向。
太友CPK計算工具下載:http://m.qadw.cn/QC/CP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