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統計過程控制系統是制造業和服務業用于確保和改進過程或產品的質量的一種技術。控制圖是SPC統計過程控制系統中的核心工具,用于圖形化地顯示生產過程中的數據點,以監控和評估過程的穩定性。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控制圖計算和分析方法:
1.均值-極差圖
均值-極差圖是最常用的控制圖之一。它由兩個圖組成:均值圖(X-bar chart)和極差圖(R chart)。均值圖用于監控過程的中心趨勢,而極差圖用于監控過程中變異的一致性。
計算方法:均值圖的每個點是樣本均值,極差圖的每個點是樣本極差。
分析方法:如果控制圖顯示出非隨機的模式或超出控制限,則表明過程可能不穩定。
2.均值-標準差圖
均值-標準差圖與均值-極差圖類似,但使用樣本標準差(S)代替樣本極差(R)。
計算方法:樣本標準差是樣本中各數據點與樣本均值差的平方和的平均值的平方根。
分析方法:與極差圖相同,標準差圖用于評估過程中變異的一致性。
3.中位數圖
中位數圖用于當數據不符合正態分布時,特別是對于偏態分布或雙峰分布的數據。
計算方法:圖中的點是樣本中位數。
分析方法:中位數圖可以顯示過程中心的趨勢和過程變異的變化。
4.計數型控制圖
計數型控制圖用于監控過程中的缺陷數量或屬性,如不良品數、缺陷數等。
常用的計數型控制圖包括:
p-chart:每個樣本中不合格品的比例,適用于關鍵零部件需全數檢查的場合。
np-chart:每個樣本中不合格品的數量。適用于一般半成品或零部件,要求每次檢測的產品個數即樣本大小n必須一定的場合。
c-chart:一定數量的單位產品中的缺陷數,適用于控制一般缺陷數的場合,要求每次檢測的產品個數即樣本大小n必須一定的場合。
u-chart:平均每單位產品的缺陷數,用來控制每單位缺陷數,需全數檢查的場合,如噴漆加工表面的氣泡數。
5.過程能力分析
過程能力分析使用控制圖來評估過程是否能夠在規定的規格限內穩定生產。
計算方法:計算過程能力指數(Cp、Cpk等)來評估過程的潛在能力和性能。
控制圖是SPC統計過程控制系統中用于監控和維持生產過程穩定性的強大工具。通過使用不同的控制圖和分析方法,企業可以及時發現和糾正過程中的問題,從而提高產品質量和客戶滿意度。了解和應用這些計算與分析方法對于任何致力于持續改進和質量管理的組織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